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发生在上睑者居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慢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本病进程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在眼睑皮下能扪到一硬结,表面光滑,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大者可见皮肤隆起,但无红肿,病人感觉眼睑沉重,可出现轻度假性上睑下垂。翻转眼睑,见病变所在部位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自结膜面穿破,排出粘胶样内容物,肿块消退。但可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产生摩擦感。肉芽组织如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乳头状增殖,称为睑缘部睑板腺囊肿。

  诊断

  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本病诊断容易,但对老年患者或反复出现硬结的患者,要考虑到是否有睑板腺癌,术后应将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鉴别诊断

  1、内睑腺炎:病程短、发展快、自觉症状明显。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相同,也称内麦粒肿。

  2、眼睑肿瘤:对40岁以上或同一部位复发性者作刮除物病理检查是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3、其他原因导致的眼睑肉芽肿:肉样瘤病、异物反应或真菌感染可导致睑板部位肉芽增生,仔细询问病史及详细体格检查往往可以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治疗

  1、小的霰粒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亦可涂黄降汞眼膏加按摩和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

  2、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摘除,用睑板腺囊肿镊子夹住囊肿部位的眼睑后,在睑结膜面作垂直于睑缘的切口,切开睑结膜,刮除囊肿内容物,并向两侧分离和剥离囊膜壁,将囊肿完整摘除。

  3、近年来,有人尝试将0.25ml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在近肿块处结膜下或用去炎松-A直接注射在肿块内,对部分病例有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