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是一种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的巩膜表层组织和球筋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特征为无明显刺激症状的眼红。常见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处之间的区域。好发于20-50 岁青壮年,女性是男性的3倍,约2/3患者为单眼发病。临床上常是两种类型,即结节性和单纯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外源性抗体所致的过敏反应有关。约30%病例合并有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节性红斑、接触性皮炎等。部分病例合并有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痛风。有时发现女性病人发病与月经周期同步变化,故推测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临床表现

  一、结节性巩膜表层炎(nodubal epirscleritis)

  结节性巩膜表层炎是以局限性结节为特征的一种巩膜表层炎,最为常见。病因尚不明,一般可与类风性关节炎或结节性红斑等胶原性疾病并发,病程较慢,常有复发倾向。

  组织学上,结节表现为所有类纤维蛋白坏死区的肉芽组织。结节的四周被作栅栏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和多核型巨细胞包围。

  多为急性发病,有眼红、疼痛、羞明、触疼、泪溢等症状。在近角膜缘尤其在颞侧,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系虹膜表层的深部血管极度扩张所致。红色则系病灶表层球结膜血管扩张的结果。结节可为圆形或椭圆形,其结节表面的球结膜自如推动。痛风性结节,色鲜红,结核性结节,其顶端呈黄色,而病毒性感染时,结节常不明显,在化脓性转移性巩膜表层炎,结节包藏脓液,触之可有波动感;触及结节时,常可引起痛感。这是由于刺激睫状神经节所致。结节表面的球结膜充血水肿,而结节区以外的球结膜颜色一般正常。病程两周左右即自限。结节病为灰白色,渐较扁平,继则完全吸收。留下表面限入,呈灰黑色,与结膜发生粘连,且可在他处续起,多次复发,可延至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也有双眼同时受累者。由于一般眼内组织不受侵害,而无视力影响。部分累及深层形成深层巩膜炎。

  二、单纯性表层巩膜炎(simple episclertis)

  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多为突发性眼胀和眼疼。病变部位的巩膜表层与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与水肿。周期性复发、发作时间短暂、数小时或数天即愈;复发不限于一眼或同一部位,但常在巩膜前部,无局限性结节。偶而可有眼痛、怕光,并因虹膜托约肌与睫状肌的痉挛而造成瞳孔缩小与暂时性近视。发作时眼睑可见神经血管反应性水肿,严重的病例且可伴有周期性偏头痛。

  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借助眼底检查等一般可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一、结膜炎结膜的血管可推动,结膜炎时,充血为弥漫性,且多半有分泌物;而表层巩膜血管相对不能推动,表层巩膜炎多局限在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点的区域内,不累及睑结膜,充血的血管呈放射状垂直走行,从角膜缘向后延伸。

  二、深层巩膜炎深层巩膜炎表现为眼部疼痛剧烈,常有多个结节,容易蔓延至角膜形成硬化性角膜炎。常向深部蔓延而引起色素膜炎(葡萄膜炎)。炎症消退后,病变区巩膜结瘢变薄,呈淡蓝色,重症者可形成巩膜葡萄肿。表层巩膜炎的充血和水肿局限在巩膜浅层,不累及其下的巩膜,通过裂隙灯光束可清楚辨认。其充血多为暗红色,滴肾上腺素后血管迅速变白。

  治疗

  一、结节性巩膜表层炎:病程两周左右即自愈,几乎不产生永久性眼球损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二、单纯性表层巩膜炎:除去病因,预防复发。目前治疗局部以应用激素为主,必要时全身应用。口服水杨酸钠、消炎痛、滴用狄奥宁止痛。可应用自血疗法。对于特殊顽固的病例,可用90锶或X线放射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