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老视(presbyopia)俗称老花或老光。是指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下降。老视是一种生理性调节减弱,大约从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
病因和发病机制
老视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每个人从四十岁起会产生这种现象。由于水晶体逐渐硬化,弹性逐渐减低,失去了它的柔软性,不能足够地鼓起,因此产生了调节不足,这样就在视近时感到困难。老花是每个人避免不了的生理调节减弱过程,并随着年龄的增加程度逐渐加深。
临床表现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无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但原有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早晚,未行矫正的远视者较早发生老视,近视者发生较晚。老视眼初发生时常需将书报等目标移远或在强光下方能看清。以后,目标物虽放远亦不能看清,如果勉强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困、眼痛、字迹模糊甚至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
诊断
根据Hoffstertter公式可以推知老视出现的时间和矫正所需的附加度数,一般规律为正视眼在45岁左右约需+1.50D附加,50岁左右约需+2.00D,60岁以上约需+3.00D.
鉴别诊断
老视主要与远视区别,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和年龄相关的生理性调节力下降,导致近距离工作困难,一般在40岁左右出现远视力正常,近视力明显降低,需要视近矫正;后者是一种屈光不正,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较小或眼轴过短所致。出生后就存在,看远不清楚,看近更不清楚,但部分症状可被调节所代偿。需要远屈光矫正,高度远视时有时还需视近矫正。
治疗
配戴合适的老花镜(凸透镜)以补偿调节力的不足,可选择单光眼镜、双光眼镜、渐变多焦点眼镜。正视眼一般初次(40岁)配戴1D的凸球镜即可(但应再根据个人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地调整度数),以后每增加一岁多加0.1D,60岁以后增加减慢,最高不超过3.5D.对有屈光不正的病人,应在矫正屈光不正所用镜片度数的基础上,再按年龄与每个人实际需要给予应戴的老视镜片。所以,配镜之前一定要了解每个病人的近工作距离、两眼的屈光状态及调节力(调节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