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肌红蛋白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肌红蛋白(Mb),分子量为17.5KD,是一个具有153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和一个含铁血红素辅基组成的亚铁血红素蛋白,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它能可逆地与氧分子结合,增加氧扩散进入肌细胞的速度。由于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的Mb免疫学性质相同,因此用免疫学方法无法将其分辨开。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技术的发展,建立了荧光酶免法、化学发光法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Mb,灵敏度达到了ng水平、操作简单,可在数十分钟内完成测定,已越来越广泛地为临床所接受。

  参考值:

  男性20~80μg/L

  女性l0~70μg/L

  Cutoff limit:>100μg/L

  血清Mb水平随年龄、性别及种族的不同而异,黑人的Mb水平要高于白人。

  临床意义:

  (1)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在AMI发病后1~3小时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小时达峰值,l2小时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因此可以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2)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

  (3)由于在AMI后血中Mb很快从肾脏清除,发病l8~30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故Mb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Mb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心肌梗死仍在延续。

  (4)Mb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