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外耳道异物(foreign body in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外耳道异物(foreign body in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是指外来物质进入并停留在狭窄弯曲的外耳道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儿童多见。临床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异物的大小、性质、停留的时间和部位以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因素决定。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儿童或精神病人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石块、药粒、小玩具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

  2、成人可因创伤、弹片、泥土、木块等,或耳病治疗时误留棉花、小纱条于外耳道。

  3、其它如夏季昆虫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形成异物,或爆炸现场飞扬性爆炸物进入耳中,或农民打场时谷物被风吹进耳内。

  临床表现

  因异物种类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而无阻塞、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期存留无任何明显症状。较大异物或植物性异物可遇潮湿而膨胀,阻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及耳鸣等。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炎,出现耳痛。异物接近鼓膜可压迫鼓膜致耳鸣、眩晕,活动昆虫爬行骚动时可引起难以忍受的不适,触及鼓膜可致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检查可见不同大小的异物存留于外耳道不同的位置。

  治疗

  一、根据异物大小、性质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

  1、活动而不膨胀的小异物,可用生理盐水将异物冲出。但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或穿孔禁用。

  2、植物性异物可在直视下用异物钩或耳刮匙取出,不宜用水冲洗,以免膨胀而取出困难。

  3、活动的昆虫类可先滴入油剂、酒精或乙醚使其死后用镊、钩或冲洗取出。

  二、注意事项:

  1、并发急性炎症时,可先抗炎治疗后再取出异物,若异物影响炎症消退,可在消炎过程中酌情取出。

  2、取异物时操作必须轻巧熟练,不得盲目强行取出,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特别对圆形光滑异物如豆类、玻璃珠等,切忌随意用镊、钳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

  3、异物嵌顿于外耳道不易取出者,如创伤进入弹片等,可从耳后作乳突凿开术之切口,分离外耳道软骨部,然后取出异物。

  4、不合作儿童或异物嵌顿很紧难以取出者,可予以短暂的全身麻醉后取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