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结核性中耳炎(tuberculous otitis media)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结核性中耳炎(tuberculous otitis media)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鼓室及乳突病变。本病多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如肺结核等。本病常易合并化脓菌感染。较多见于婴幼儿。近四五十年来,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结核治疗的进展,本病在临床上极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性中耳炎多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如肺结核等,感染经含菌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偶可因粟粒性肺结核通过血行感染入中耳内。新生儿因饮用消毒不严的牛乳,可感染牛结核杆菌。

  临床表现

  1、起病较隐蔽,在患严重肺结核空洞情况下发现耳内无痛性流水,初期为稀水样,随后继发感染而变成稠脓,早期很少耳鸣、耳聋

  2、听力减退较一般中耳炎重,检查呈传导性聋。

  3、鼓膜改变较典型。鼓膜表面灰白水肿,紧张部糜烂坏死,呈多发性小穿孔,之后融合成大穿孔,松弛部很少累及,和一般化脓性中耳炎不同。

  4、破坏周围骨质发生耳源性并发症。流脓久之听骨坏死,听力很快丧失并常发生面瘫和耳后瘘管,面瘫发生率占20%,小儿尤易发生,是结核中耳炎的特点。颅内并发症并不多见,偶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

  5、耳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或身体其它部位可发现结核病灶。

  6、乳突X线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有骨质破坏空洞或死骨形成。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局部检查所见,结合胸部X线检查及中耳病变活组织检查可确诊,必要时行中耳分泌物涂片或结核菌培养找到结核杆菌即可诊断。本病应注意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肿瘤及颞骨组织细胞增多症等鉴别。

  治疗

  积极全身采用抗痨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PAS和利福平等。局部应用双氧水清洗耳道后用5%链霉素、0.1%利福平溶液滴耳。全身情况未好转之前,不宜进行鼓膜修补。慢性乳突炎并有骨质破坏、耳后瘘管和面瘫者,应及时进行乳突根治术,一期消除病灶,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扩展,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重建听力。术腔不宜植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