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SPK)(2)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诊断

  1、点状上皮角膜炎在裂隙灯直照下呈灰白色点状混浊,用荧光素和虎红染色阳性。

  2、点状上皮下浸润在裂隙灯下于前弹力层下方的最浅基质层有略带灰白或灰黄色点状浸润,愈合后留有薄翳。

  3、点状上皮糜烂为上皮单个或多个缺损。缺损区透明,其周围角膜上皮水肿。缺损修复后可见上皮有指纹状或漩涡状混浊。

  鉴别诊断

  1、葡萄球菌性的角膜炎:常伴发于慢性结膜炎,集中在角膜下1/3.为针尖大小上皮点状糜烂,呈极细的点状、椭圆或圆形高出上皮的浸润病灶。

  2、红眼性角膜炎:多位于瞳孔区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呈点状浸润,大小不均,呈点状浸润。

  3、单疱性上皮型角膜炎:上皮下点状和线状浸润很快发展成树枝状。

  4、春季结膜炎性角膜炎:多伴发于春季结膜炎,点线状上皮剥脱满布于整个角膜上。

  5、沙眼性角膜炎:角膜上方区域,沙眼血管翳末端的上皮及上皮下浸润、糜烂及浅溃疡。

  6、表层点状角膜炎:荧光素染色在角膜瞳孔区有聚焦状的针尖大小细点状上皮着色。

  7、药物诱发性角膜上皮炎:均匀分布在角膜全表面细点状混浊,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点眼史。

  8、辐射性角膜炎:多见于电光性眼炎,有睫状充血,眼睑痉挛、流泪等自觉症状,睑裂区角膜上皮弥漫性片状剥脱。

  9、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在睑裂部易有粗点状上皮着色。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秒。

  治疗

  1、病因治疗:根据病因采取对症治疗。

  2、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点眼。急性期症状严重时,用微量皮质类固醇(0.001%地塞米松)点眼或配合其他抗生素药物点眼,有较好效果,但应短期使用。

  3、也可用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还可选用自家血清、纤维连蛋白、透明质酸酶、生长因子等保护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