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wisdom tooth)又称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third molar of the mandible),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发生于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部队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局部因素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或萌出困难时,牙冠的一部分被游离的牙龈部所覆盖,在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龈袋),盲袋内经常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种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二、全身因素当机体抵抗力强时,局部症状不明显。若感冒、疲劳、睡眠不足、月经期、分娩后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抗下降,或由于局部创伤(如对颌牙咬伤)等因素,可诱发智齿冠周炎。因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够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多见于该牙。临床上常见的阻生情况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
临床表现
一、症状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员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则可转为慢性,以后反复发作,甚至遗留瘘管。
二、体征检查可见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龈瓣覆盖、盲袋形成。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龈瓣边缘糜烂、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形成冠周脓肿,出现颌面肿胀,同侧颌下淋巴肿大,压痛。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和X线片等可得出正确的诊断。应注意与第一磨牙的感染、磨牙后区癌肿和扁桃体周围脓肿引起的疼痛和张口受限等鉴别。
并发症
冠周炎炎症继续扩展,可发生下述各种并发症。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脓液沿下颌骨外侧骨面向前流注,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形成脓肿或龈瘘;感染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向外前方扩散形成颊部脓肿,破溃后可在面颊部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感染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咬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感染沿下颌支内侧向后,可形成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感染向下颌体内侧扩散,可形成下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
治疗
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主要是增强病员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散。急性期过后,应考虑对病源牙采用外科治疗,以防复发。
一、全身治疗注意休息,进流汁饮食,勤漱口,根据病情选用抗菌物或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二、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很重要。每日可用1-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或其他灭菌溶液冲洗盲袋,然后点入3%碘甘油。另给复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早期还可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以助炎症吸收。针刺疗法可有镇痛、改善张口等作用。如脓腔形成,可在局麻下切开脓肿,置入橡皮条或碘纺纱条引流,感染累及邻近间隙,还应作相应间隙的切开引流。
三、病源牙处理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病源牙作进一步处理,以防复发。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并有对颌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若施行龈瓣切除术不能消除盲袋,应拔除病灶牙。并发有面颊瘘者,拔牙后多能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则要搔刮瘘管或做瘘管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