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垂体性侏儒症的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应用人类生长激素替代补充疗法,可有80%患者有效,剂量每次1~2毫克肌肉注射,每周2~3次。一般第一年疗效显著,2~3年后稍差,可能由于对生长激素产生抗体之故。动物生长激素疗效不佳且易产生抗体。人及猴的生长激素来源不多,一个垂体只能提炼5毫克生长激素,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也不能广泛应。

  同化激素可增强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目前多采用苯丙酸诺龙,但此类药物也可促进骨骺的融合而缩短生长时期,最后反而使身体形成矮胖,特别在用大剂量时更易如此,因此必须慎重。一般在10~12岁开始应用,每月每公斤体重1~2毫克,分为四次每周肌肉注射一次。用药前应先检查骨龄,每三月随访一次,一旦骨龄巳接近实际年龄即应停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500~1000单位,每周二次肌肉注射,4~6周为一疗程,对性腺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刺激作用,男性患者疗效较好。

  此外尚可应用甲状腺片,从小剂量开始,一般每天20~40毫克,对甲状腺功能偏低的患者更有意义。有低血糖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患者可予生理剂量氢化考地松(15~25毫克/日)或强的松(2.5~5毫克/日)口服。

  对继发性垂体性侏儒症患者,如颅内肿瘤可进行手术治疗,其它原发疾病可给以相应的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