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目的是对肱骨近端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后不同重建方法的结果和并发症进行评估。
方法采用共25例肱骨近端肿瘤行MalaverⅠ型切除后重建的患者,重建方式为肿瘤型假体置换(6例)、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12例)与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假体(allograft-prostheticcomposite,APC,7例)移植。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影像学评估及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改良MSTS评分)。结果25例患者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0例。平均随访48个月(16-80个月),局部复发2例,转移2例,死亡2例。MSTS评分:肿瘤型假体组(22.5±1.6)分,异体半关节组(24.6±1.4)分,APC移植组(27.0±1.5)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3,P=-0.000)。肱盂关节的外展度数:肿瘤型假体组42.2°±4.5°,异体半关节组48.3°±5.3°,APC移植组58.0°±5.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0,P=-0.000)。间室内肿瘤的外展范围显著大于间室外肿瘤(t=5.40,P=-0.000)。关节不稳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晚期并发症,共10例。
因此得出结论肱骨近端肿瘤瘤段切除后APC和异体骨移植术效果优于单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功能结果主要取决于肿瘤侵犯及切除范围,尤其是外展装置保留及重建程度。重建后肩关节不稳是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多发生于间室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