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有便不排 “憋”出肠癌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呈现出“城市化”趋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肠癌,以往常被忽视的大肠癌现已跃居消化道肿瘤发病的第二位,发病率为20/10万,并以年均2%的速度递增。大肠癌发病凶险、检出率低、死亡率高,且有明显的发病年轻化趋势。

  80%的癌症都是“生活方式癌”,其致癌因素都存在于不当的生活方式中。只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作息习惯就可以预防。

  据直肠癌专家介绍,医学上将结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正在严重威胁大中城市居民的健康,越是富裕地区,发病率就越高。大肠癌患者食谱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这些过剩的营养难以消化,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便秘,使粪便堆积肠道,其中有害物质长期潴留,带来大肠癌患病风险。此外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没时间运动和排便,也是导致本市部分青年人罹患大肠癌的主要原因。大肠癌发病男女比例为1.5∶1,该院对近2年接诊的1500余名大肠癌患者统计发现,这种50岁以上人群高发的恶性肿瘤,35岁以下患者已跃升至1/20。

  专家指出,青年人患大肠癌有四大特点:一是早期发现少。直肠指诊没有列入常规体检选项中,青年人对疾病缺乏警惕,而女青年更是羞于检查,被确诊的患者中60%已属中晚期。二是恶性程度高。在确诊的青年人大肠癌患者中,超过6成已经转移扩散。三是漏诊多。临床统计发现:35岁以下大肠癌患者从感到不适到就诊、最终确诊,平均时间为5至15个月,70%患者被误诊为痔疮、肠炎和肠虫症等。四是治疗效果差。因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肿瘤已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30%。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