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本采集:根据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不同,可采集脓汁、渗出液、伤口分泌物、血液、尿液、粪便、痰液以及脊髓液等。
2.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镜检:无菌取脓汁、痰、渗出物和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渣)涂片,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如为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可初步报告为:"找到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球菌,疑为葡萄球菌".(2)分离培养:血液标本(静脉血约5ml)注入50ml葡萄糖肉汤或含硫酸镁肉汤增菌培养,迅速摇匀,以防凝固,置35℃,一般于24h后开始观察有无细菌生长,若均匀混浊,溶血及胶胨状生长,则接种于血琼脂,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于48~72h后自行观察(一般以7天为限),并接种血琼脂,以确定有无细菌生长。血液标本也可注入商品血培养瓶培养。
脓汁、尿道分泌物、脑脊液离心沉淀物,通常可直接接种血琼脂。35℃18~24h培养,可见直径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菌落周围有透明的溶血环。
尿液标本,必要时作细菌菌落计数。
粪便、呕吐物应接种高盐卵黄或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经35℃18~24h培养,可形成细小菌落,48h后形成典型菌落。
(3)鉴定试验1)触酶试验: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泡。方法:取营养琼脂上的菌落置于洁净试管内或洁净玻片上,滴加3%H202溶液数滴,观察结果,如立即(1min内)有大量气泡产生为阳性,不产生或气泡量少为阴性。葡萄球菌属为触酶阳性。
2)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与其致病力有关的侵袭性酶,分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其作用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菌体表面沉积和凝固以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可分别用试管法和玻片法检测。玻片法用于粗筛,若玻片法为可疑或阴性结果,还需用试管法确证。使用的血浆为EDTA抗凝兔血浆。有商品化乳胶凝集试验。
3)甘露醇发酵试验。
4)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鉴别,采用新生霉素敏感试验。一般新生霉素耐药者多为腐生葡萄球菌,敏感者为表皮葡萄球菌。
5)同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测试是必须的,由此可将葡萄球菌分为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和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同时还有必要测试β-内酰胺酶以及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
表皮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对新生霉素敏感。
腐生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对新生霉素耐药。
报告:检出"XXX葡萄球菌"(4)耐药性检测:检测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表葡菌(MRSE),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VRSE)。NCCLS/CLSI推荐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ecA基因介导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5)临床意义: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感染部位组织的化脓、坏死和脓肿形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是引起临床感染最常见的葡萄球菌。
1)金黄葡萄球菌常引起疖、痈、外科伤口、创伤的局部化脓性感染,播散人血后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此外,其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主要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等。
2)表皮葡萄球菌是存在于皮肤的正常栖居菌,由于各种导管植入和人造组织的使用,该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是导致血培养污染的常见细菌之一。
3)腐生葡萄球菌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6)治疗原则:由于耐药菌株日益增多,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选择抗菌素。如果是危、急、重症感染,应首先经验选药,如万古霉素等,待体外敏感试验结果回报后,再调整用药,针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