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链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形态与染色:菌体呈圆形,直径为0.8~1.0μm,呈链状排列,在液体培养基中易成长链。在脓汁标本中为短链,成双或单个散在。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芽胞、某些菌株在血清肉汤中可有荚膜。肺炎链球菌呈矛头状坦面相对,成双排列。

  2.培养特性:本属细菌大多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少数微需氧及专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腹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4~7.6,在5%C02环境下生长更好。

  (1)在液体培养基如血清肉汤中,溶血性菌株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生长。上层液体澄清,可有菌膜。不溶血菌株则均匀浑浊生长。

  (2)在血琼脂平板上,经35℃ 18~24h培养后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直径为0.1~0.75mm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不同溶血环。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触酶试验阴性,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其他糖类的分解因不同菌株而异。有些链球菌分解精氨酸、产氨,水解七叶苷、马尿酸盐及淀粉等。还有些链球菌可耐受65g/L NaCl和胆汁。

  A群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可水解马尿酸钠;七叶苷试验阳性用于鉴定D群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对0ptochin耐药,不被胆汁溶解,不分解菊糖,可与肺炎链球菌相鉴别。

  4.分类(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利用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情况分为三类,即1)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呈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通称溶血性链球菌,菌落较小。灰白色,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该型细菌致病性最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3)丙型(γ)链球菌:呈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无致病性。

  (2)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即C抗原)分类:即常用Lancefield血清分型法,将链球菌分为A、B、C、D……T等18个群(其中I和J缺),对人类有致病性的90%属A群,B、C、D、G群链球菌感染较少见。

  5.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60℃加热30min即可杀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