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研究者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拟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血管拟态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的发生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者对218例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其中97例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一抗为CD34、层粘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过碘酸-希夫(PAS)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即一抗37℃孵育60min,二抗37℃孵育30min,辣根过氧化酶显色剂显色,0.5%高碘酸氧化10min,Schiffs液避光染色20min,Mayer苏木素复染3min,流水浸洗,中性树胶封片。结果发现218例翼状胬肉组织中97例出现了血管拟态的变化,表现为管状型和网状基质型。PAS染色血管拟态区网眼间隔染成紫红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联合PAS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构成网眼区内的支架突起与细胞为CD34阳性,外包绕有PAS染成紫红色的细胞外基质样物。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联合PAS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壁表达层粘连蛋白,但管样区内的细胞无明显阳性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联合PAS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网状区内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呈阳性反应,网眼间隔与细胞外基质物PAS染成紫红色。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血管拟态结构存在于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拟态是其血供途径之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