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月蚀疮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曰:“旋耳疮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又名月蚀疮。”

  旋耳疮是指发生于耳根部的湿疮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耳后间擦性湿疹。

  [诊断依据]

  1.好发于耳后皱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皮损为红斑、糜烂、流滋、皲裂、结痂,有时带脂溢性,两侧对称。

  3.痒痛兼作。

  [鉴别诊断]

  1.白屑风:头部、颜面等处皮肤出现糠状白屑,一般无流滋或皲裂等皮损。

  2.摄领疮: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为主要皮损。

  [辨证论治]

  1.肌肤湿热证:耳后皱襞部红斑、丘疹,瘙痒明显,伴面赤,口干,溺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清热祛湿。

  2.胆经郁热证:皮损多形性,反复发作,伴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清宣郁热。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