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结肠癌治疗新的分子靶标CTBP基因被发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Utah州立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协会研究员发现一种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靶标分子,这种分子在大约85%的结肠癌患者都存在。研究结果刊登于《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0月6日电子版杂志。

  通过敲除这种经常被称为C-端结合蛋白(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CTBP)的分子,研究人员使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发生突变的斑马鱼转危为安。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APC基因发生突变会引发大肠瘜肉(Colon Polyps),最终发展为结肠癌。有85%的结肠癌与APC突变有关,新的研究发现CTBP有关的结肠癌比率也为85%。

  斑马鱼APC突变,肠发育停止。犹他州立大学肿瘤学副教授DavidA.Jones说:“敲除APC基因发生突变的斑马鱼CTBP启动子,肠发育恢复正常。”

  人类和斑马鱼的正常细胞中,APC基因对CTBP标记、破坏进而控制CTBP数量。在APC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中,CTPB不能被破坏,反而在细胞内聚集。

  CTPB的一个功能是使维生素A向视黄酸(retinoicacid)转化的途径关闭。视黄酸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决定细胞发育类型和细胞寿命。研究小组发现,斑马鱼APC发生突变的组织和人类APC发生突变的组织中,CTBP水平都明显升高,产生视黄酸的能力下降。在APC突变组织中,敲除CTBP后,视黄酸水平恢复。

  Jones实验室早期实验结果证实,视黄酸不足会引发斑马鱼肠异常发育,加入视黄酸后发育恢复正常。

  “敲除CTBP得到相似的结果,归纳这些现象似乎提示我们视黄酸产生受CTBP控制。因为CTBP是一个全新靶标,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阻断其活性的化学抑制剂。这些研究需要花费3-5年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