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血清钠(Na+)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正常范围:成人135~145mmol/L(135~145mEq/L);儿童138~146mmol/L(138~146mEq/L)。

  检查介绍:钠为血清内主要的阳离子(Na+),Na+分别与C1-和HCO-3结合成为氯化钠、碳酸氢钠等。

  临床意义:增多:临床上较少见,可见于:①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性高血钠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垂体瘤等)。

  ③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

  减少:①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等。尿钠排出增多,因肾小管严重损害,再吸收功能减低,尿中钠大量丢失。

  ②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幽门梗阻、呕吐及腹泻)。

  ③应用抗利尿激素过多。

  ④心力衰竭、肾衰、补充水分过多。

  ⑤高脂血症,由于血清中脂质多,钠浓度下降。

  ⑥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致低血钠。

  ⑦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出血、脑脓肿、脑脊髓膜炎等,因涉及到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而致血清钠降低。大面积烧伤、创伤、皮肤失钠、出大汗后,体液及钠从创面大量丢失,只补充水而忽略电解质的补充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