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凝血酶原时间(PT)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