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正常范围:阴性。

  检查介绍:检测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可证实甲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存在。

  临床意义:本检查主要用于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

  阳性:见于甲型肝炎潜伏期和发病后几天之内。此时,血及粪便均有传染性。粪便为主要传染源,其甲型肝炎病毒的检出可始于发病前1~2周,发病时达高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达高峰前排毒中止。一般50%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住院后1周可于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意义大于临床。特别在幼托机构发现甲型肝炎后,收集同一人群粪便送检能及早发现潜伏期及亚临床感染的个体从而尽早隔离,切断传染源,对控制甲型肝炎流行有重要意义。甲型肝炎病毒及其RNA检测可用于食品检疫、追踪传染源,如对流行区河海口水源及贝壳类食品检疫可及早确定传染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