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骨组织的数量。

  (一)全身性疾病吸收不良、肝肾疾病、酒精中毒、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与光照不足都可以扰乱骨代谢。

  (二)种族和遗传性白种妇女,尤其是西北欧妇女骨折疏松发病率高,而黑人妇女的发生率却低。

  (三)营养状态与钙和维生素D3的摄入量有关。儿童的每天摄钙量应为400~700mg,生长期少年为1300mg,绝经期妇女为700mg,孕妇1500mg,哺乳妇女为2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需摄入钙1500mg才能防止骨丢失。奶制品和绿叶蔬菜是食品中钙的主要来源;而高蛋白饮食亦会增加尿内钙的丢失,蛋白质摄入量增加1倍,尿钙丢失增添50%.

  人体维生素D3来源一半来自食物,另一半来自日光照射。老年人光照不足,可致维生素D3缺乏。青年成人每日需维生素D400IU,老年人为800IU.

  (四)年龄和性别骨骺关闭后,骨骼的形态发生变化,骨膜和内骨膜的面积都在增加。年龄超过40岁以后,内骨膜面积增加迅速,皮质骨数量逐渐减少,骨小梁亦渐见减少,女性比男性更为明显。平均每年减少了0.5%。在骨组织减少过程中,两性的差别很显著。男性的递减率为每年0.5~0.75%,女性为1.5~2%,甚至有高达3%的。

  (五)内分泌因素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与求偶素低下有关系。已证实求偶素对骨骼的代谢起着关键性作用。骨折疏松与甲状旁腺激素也有着一定关系,老年人给以甲状旁腺激素后,肾生成1-25-(OH)2D3的反应削弱,而破骨细胞对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反应活跃,则与求偶素不足有关。

  (六)活动与负重机械性负重应力为影响骨骼发育和再塑的主要外来因素,不活动的人比活动的人容易产生骨质疏松。宇宙飞行时由于处于失重情况下亦可出现骨组织丢失,失重情况下84天后其骨折疏松情况极似废用性骨质疏松。目

  前还认为丧失了肌肉收缩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例如骨折后石膏制动,神经与脊髓损伤和长期卧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