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酒渣鼻临床表现及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酒渣鼻本病又名玫瑰痤疮,多见于中老年人,损害特点是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由于颜面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

  [临床表现]

      1.损害初发为暂时性红斑,继而持久不退,并有毛细血管扩张。此后在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丘疹,有的变为脓疱、脓性丘疱疹及结节。严重者局部组织肥厚,形成鼻赘。

  2.皮损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其两侧。

  3.刺激性食物,胃肠功能紊乱和内分泌障碍可诱发本病。

  [诊断]

       1.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征,即可诊断。

  2.需与寻常痤疮鉴别,后者好发于青春期,皮损除侵犯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常伴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治疗]

  (1)内服药治疗:灭滴灵0.2g,每日2次,连服6周;四环素0.25g或强力霉素o.1g,每日1次,    或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连服数周;维生素B2、B6可配合服用。

  (2)外用药治疗:局部外用复方硫黄洗剂、1%灭滴灵霜、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等。

  [预防与调养]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

  3.宜用温水洗脸,避免过冷、过热及不洁净物品的刺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