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黄染(stained yellow)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黄染(stained yellow)  皮肤粘膜发黄称为黄染,常见的原因有:

  (1)黄疸(jaundice):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使皮肤粘膜乃至体液及其他组织黄染的现象为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时临床上可见黄疸。黄疸引起皮肤粘膜黄染的特点是:①黄疸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部及软腭粘膜上,随着血中胆红素浓度的继续增高粘膜黄染更明显时,才会出现皮肤黄染;②巩膜黄染是连续的,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黄色淡,远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

  (2)胡萝卜素(carotene)增高: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橘子汁等可引起血中胡萝卜素增高,当超过2.59/L时,也可使皮肤黄染。其特点是:①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②一般不出现巩膜和口腔粘膜黄染;③血中胆红素不高;④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药物也可引起皮肤黄染。其特点是:①黄染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也可出现于巩膜。②巩膜黄染的特点是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黄色越淡,这一点是与黄疸的重要区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