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1、B超检查  是一种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诊断常见胆道疾病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可达95%以上,但对肥胖及胃肠积气较多者(如胃镜、肠镜检查后),效果较差。护理:叮嘱病人检查前1日进无油素食,检查日空腹,使胆囊充盈,利于显影。

  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响(PTC)及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可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和梗阻部位,是当前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诊断技术。本法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术后可能发生胆汁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故有明显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良或伴大量腹水者忌用。护理:①术前:检查凝血功能,注射维生素K;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碘过敏试验;术前半小时注射镇静剂;做好剖腹探查手术准备,以便及时处理并发症。②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加压包扎切口,观察有无胆汁漏、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PTCD后,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3日内避免剧烈咳嗽和呕吐,防导管脱出,引起胆汁漏和出血。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是一种逆行的胆道造影,可显示胆道及胰管的解剖和病变。本检查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肠穿孔等并发症。护理:检查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及术中用药准备。检查后,若2小时无不良反应,可进食;注意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或肠穿孔等并发症。

  4、术中和术后经T型管胆管造影  术中造影可判断胆道系统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有助于决定是否探查胆总管及采用何种手工方式;拔T型管前造影,可了解胆管内有无残留病变及胆道通畅情况,有助于决定是否拔管。护理:T型管造影时,应将造影剂缓慢地注入;造影后,立即将造影剂抽出,再引流1~2日,继续做好T型管护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