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杜甫诗歌医学内容探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诗圣”之美称。他的诗歌思想内容宏深博大,艺术才力海涵地负,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被誉为“诗史”。历代诗歌评论家和专家学者,对这位大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撰写了许多专门论著和论文。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对于杜甫用不少笔墨吟咏自身疾病及其客观表现出来的医学思想方面的诗作却很少涉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故笔者有感于此,特就杜诗中医学内容的作品作一些初步探讨。

  我们知道,杜甫三十五岁以前,正逢开元盛世,家庭经济状况也好。他刻苦读书,踌躇满志,身体健康。其间漫游中原大地,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之类的豪迈诗句。但在这以后的人生旅程中,由于社会动乱、仕途不顺、情志悒郁、劳苦奔波,就使杜甫原来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时常苦于病魔缠绕:“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这时其诗风也为之一变,更加沉郁顿挫。他写了38首诗叙述自身疾病,主要有以下三种疾患。

  1.吟咏疟疾

  杜甫在诗中把疟疾的发病特点及久病气血虚少的表现深动描绘:“疟疠三秋敦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病后过王琦饮赠歌》)对于疟疾发病的原因,他认为是“疟病餐巴水”(《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的结果。这与我们今天认为疟疾这种传染病是感染疟原虫,以某些地区特发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2.抒写肺病

  肺气之疾是杜甫疟疾之后又添之新病:“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后加肺气,此病盖有因。”(《寄薛三郎中》)他所患肺病是长期的、慢性的。写这种病的诗还有《敬寄族弟唐十八君》“归朝?病肺”,及《秋峡》、《秋清》、《壮风》等。后来肺病发展加剧,以致“衰年病肺惟高枕”(《返照》),睡觉不能平卧了,类似今天临床所说的夜间坐起、端坐呼吸的症状了。按现代医学推测,杜甫这种不能平卧的肺病可能就是慢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消渴之苦

  给诗人带来最大也是终身的病痛是消渴,为此他写下的诗也最多,从病因、症状、治疗到并发症都写到了。“我多长卿病”(《同元使君舂陵行》),“消中祗自惜”(《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是说自己患上了消渴病。“触热生病根”(《赠华阳柳子府》)是写病因病理。而“肺枯渴太甚”(《同元使君舂陵行》),“病渴三更回白首”(《示獠奴阿段》),“消中内相毒”(《客堂》),“内热比何如”(《寄十四员外布十二韵》,等则突出了症状是“渴”和“内热”。这与病在上焦肺是一致的。治疗消渴,有食疗,又有针灸,同病异治,多种途径。其食疗:“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吾躯”(《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针灸:“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针灸阻朋曹……”(《雨》)。而消渴与季节的关系,在《过南岳入洞庭湖》)中也有“病渴身何去?春生更力无”的记载。对自己消渴病经过治疗好转,诗人无比欣喜:“消中得自由”(《西阁》其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对于自己消渴的并发症眼暗、耳聋、偏枯、弱足等都一一写到了。这些诗分别见于《寄赞上人》、《耳聋》、《次晚君》其二等诗作之中。仅举《耳聋》为例:“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此外,杜诗对药物生、长、采、种、收也有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诗有22首。诗人常身置药圃,手持方书,学用结合。限于篇幅和本文主题,则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后半生饱受疾病之苦,深受肺病,特别是消渴病折磨,也可能是他早逝的重要原因。探讨杜诗中的医学内容,冀对于文学领域研究这位大诗人和他的作品提供一些佐证。同时,也给祖国医药学研究唐代人认识肺病和消渴病增添真实可靠的文献依据。片面之言,不妥之处,尚祈同道指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