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肾病综合征治疗——高凝状态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改变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g/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有:

  (1)肝素:主要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常用剂量50~75mg/d静滴,使ATⅢ活力单位在90%以上。有文献报道肝素可减少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但其作用机理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肝素(MW65600)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目前尚有小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日一次。

  (2)尿激酶(UK):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导致纤溶。常用剂量为2~8万U/d,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并可与肝素同时静滴。监测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使其在90~120分钟之间。UK的主要副作用为过敏和出血。

  (3)华法令:抑制肝细胞内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常用剂量2.5mg/d,口服,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在正常人的50%~70%.

  (4)潘生丁:为血小板拮抗剂,常用剂量为100~200mg/d.一般高凝状态的静脉抗凝时间为2~8周,以后改为华法令或潘生丁口服。

  有静脉血栓形成者:①手术移去血栓。②介入溶栓。经介入放射在肾动脉端一次性注入UK24万U来溶解肾静脉血栓,此方法可重复应用。③全身静脉抗凝。即肝素加尿激酶,疗程2~3个月。④口服华法令至肾病综合征缓解以防血栓再形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