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烧伤后感染分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根据烧伤感染的病原菌可以把烧伤感染分为以下三类:

  1、细菌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是烧伤感染最常见的致病。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随着敏感抗生素的出现,虽然发病率有所减少,但时有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绿脓杆菌、大肠村菌、爱德华菌、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含吲哚阴性变形杆菌)、沙雷氏菌等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的趋势。随着厌氧菌的培养技术的发展,厌氧菌感染的发现率近几年也增加,常见的有无芽孢厌氧菌中产黑色素类杆菌和消化球菌所致的感染。

  2、真菌性感染

  由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并发真菌感染日益增加。常见的有念珠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水痘疱疹病毒。多见于儿童的浅表烧伤创面。

  根据侵犯部位及深度将烧伤感染分为以下几类:

  1、创面污染

  创面表面有细菌生长,但没有侵犯到烧伤后的组织,没有局部及全身症状。

  2、创面感染

  烧伤组织有一定量的细菌,但没有侵犯到创面周围的正常组织,仅有局部症状。

  3、侵袭性感染

  即全身性感染,是正常组织达到一定的菌量而且出现全身症状。包括烧伤创面脓毒症的败血症,Teplitz首先提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概念,他指出每克焦痂下坏死组织中细菌数量超过105并向邻近的未烧伤组织侵袭者称为烧伤创面脓毒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