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隐斜视简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眼球仅有偏斜趋向,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所控制,使斜视不出现,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为隐斜视。绝对正位眼很少,约占10%,90%的人有隐斜,多为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内隐斜、外隐斜、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其中内隐斜和外隐斜(两者亦称为水平性隐斜)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少见。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异常、屈光不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疲劳。

  [症状体症]

  1.水平性隐斜轻度者,多无症状。度数较大者,可出现视疲劳;

  2.垂直性隐斜低度即可产生症状,旋转性隐斜尤其如此。

  3.通常两眼呈正位,遮盖试验即可发现轻度偏斜;

  4.常伴有屈光不正;

  5.可有代偿头位。

  [诊断依据]

  1.患者无症状或有视疲劳症状;

  2.双眼注视时眼位正,交替遮盖后出现轻度眼位偏斜,移去遮盖后眼球恢复正位;

  3.三棱镜加遮盖、三棱镜加Maddox氏杆及隐斜计检查可确定隐斜的性质及度数。

  [治疗原则]

  1.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矫正屈光不正,加强锻炼,增进健康,消除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3.同视机训练融合功能。因集合力不足所致的外隐斜,可作集合训练。

  4.必要时戴适度三棱镜或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视疲劳症状消失,遮盖试验眼球无偏斜。

  2.好转:视疲劳症状减轻或消失,隐斜度数减少。

  3.未愈:视疲劳症状及隐斜度数均无改善。

  [专家提示]

  隐斜患者如果融合机能失去控制作用,将会发展成为显斜,不能保持双眼单视。所以患者若有视力疲劳症状,如视物时头痛、眼痛、视物模糊、阅读不能持久,甚至复视、眩晕等症状时,应到医院作专科检查,如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以防隐斜视发展成为显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