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项目名称]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在血涂片中检查出异常白细胞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2.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胞质变化和异常。

  (1)颗粒异常: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但轻微的中毒颗粒也可见于正常孕妇。

  (2)空泡变性: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患者,也可能与粒细胞部分退化有关或遗传性疾病等。

  (3)内涵物的存在:Dohle小体,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炎症和烧伤,也可偶见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

  4.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卫星核淋巴细胞;见于长期化疗,放疗,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指标之一。

  6.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