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儿科学 > 正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早期为兴奋症状,如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随着病情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如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时减弱或消失等。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眼凝视,瞬目,双瞳孔大小不等戎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表现。

  (二)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1.硬膜下出血

  多由于产伤引起。小脑幕上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小脑幕下出血因出血灶压迫延髓,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可为原发,也为脑室内出血或硬膨下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出血量少者可无症状,或仅有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常在1周内恢复。出血量多者症状明显,可出现惊厥,但惊厥间期神志清楚。蛛网膜下腔让血不易压迫脑干,故预后较好,但出血严重者也可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可遗留有脑积水后遗症。

  3.脑实质出血

  多为早产儿。临床表现无特殊,当出血使脑干受压时,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临床表现如上述,常发生于生后24~48小时内,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急剧恶化,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四肢肌张力低下、前囟饱满、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暂停等。出血量多者有贫血、血压不升。

  5.硬膜外出血

  常见于产钳助产者,常伴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严重者出现脑干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甚至死亡。

  6.小脑内出血

  多发生于极低体重儿。起病急,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脑干功能障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