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合征指的是心脏手术,特别是心内手术,如二尖瓣人工瓣膜安装术后早期较多发生的,表现为休克,低血压,脉压减低,尿量减少。四肢厥冷,青紫等严重循环衰竭。
病因和发病原理:心内手术后头几天必须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心排量与以下一些因素,如心室舒张末期经壁压(ventricularend-diastolictransmuralpressure)、心肌舒张性(distensibility)、心肌收缩性(contractility)和心室收缩期室壁应力。
低心排量的发生可由于:血管内容量不足,心肌梗塞,内因性严重心脏病,酸中毒伴心肌收缩力低下,心律失常,人工瓣膜安装不妥,潜在的冠状动脉病,心脏填塞,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但仍有半数以上患者的发生原因不明。一般来说,低心排量综合征在二尖瓣手术及法乐氏四联症术后的发生率较之主动脉瓣术后为多,发生亦较早,死亡率也较高。其原因可能与二尖瓣病变后左心室本身功9B异常,低血容量性三尖瓣反流,乳头肌切除和笼罩性球瓣惯性较大等有关。
临床表现:本综合征的特点为休克。虽然中心静脉压相对较高,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压中等度增高,但常无明显肺水肿表现。最可靠的征象有患者皮肤血流灌注低下并有寒凉、出汗、尿量排出减少(30毫升/小时以下)和精神活动障碍。血压可正常,也可低下。听诊测血压时声音低钝,这与令搏量降低和脉搏充盈差有关,晚期有手脚对称性青紫,偶而发生坏疽。
治疗:对于本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措施有:一、输血输液到心脏充盈压急骤升高,休克状态得以缓解;二、心脏起搏,增加心率;三、增强心肌收缩力,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小量滴注,或静脉给予氯化钙;四、纠正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五、积极改善肺脏通气和血液氧化过程,防止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六、尿少宜扩充血容量,而不用渗透压性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