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 答疑周刊 > 正文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6期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解读

问题索引:

一、【问题】简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二、【问题】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三、【问题】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物。

四、【问题】简述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和处理。

五、【问题】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具体解答:

一、【问题】简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解答】

1.临床表现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腹痛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②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长短不一,短者数周、长者数年;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劳而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及)午夜痛,腹痛多为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腹痛性质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多位于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一般为轻至中度持续性痛。腹痛多在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缓解。溃疡活动时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2.并发症 ①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②穿孔: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发生穿孔后胃肠的内容物漏入腹腔而引起急性腹膜炎。③幽门梗阻:主要是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幽门梗阻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呕吐后症状可以改善,呕吐物含发酵酸性宿食。体检可见胃型和胃蠕动波,清晨空腹时检查胃内有振水声。④癌变: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则否。胃溃疡癌变发生于溃疡边缘。

二、【问题】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解答】

门静脉高压常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是肝硬化的主要死因之一。(1)腹腔积液:是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共同结果,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水出现时常有腹胀,大量腹水使腹部膨隆、状如蛙腹,甚至促进脐疝等腹疝形成。腹腔积液形成的机制涉及①门静脉高压;②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③低白蛋白血症;④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⑤肝淋巴量超过了淋巴循环引流的能力,肝窦内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自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参与腹腔积液形成。(2)门-腔侧支循环开放: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②腹壁静脉曲张;③痔静脉扩张;④腹膜后吻合支曲张;⑤脾肾分流;(3)脾功能亢进及脾大。

三、【问题】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物。

【解答】

1.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于起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由于唾液腺也可产生淀粉酶,当患者无急腹症而有血淀粉酶升高时,应考虑其来源于唾液腺。胰源性胸、腹水和胰腺假性囊肿中的淀粉酶常明显升高。

2.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于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略优于血淀粉酶。

胆石症、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急腹症时,上述两种胰酶的血清水平也可升高,但通常低于正常值的2倍,故两种胰酶超过正常值3倍才可诊断急性胰腺炎。此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高低与病情程度无确切关联,部分患者的两种胰酶可不升高。

四、【问题】简述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和处理。

【解答】

1.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通常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周后,少部分患者可在发病后1周即出现明显的感染表现。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有:①体温>38.5℃,白细胞>1.6×109/L。②腹膜炎体征明显,腹膜刺激征范围超过腹部两个象限。③高度怀疑胰腺感染而证据不足时,可在CT引导下行胰腺或胰周穿刺,抽取物涂片查细菌或培养,若为阳性则有诊断价值。在充分抗生素治疗后,若脓肿不能吸收,可行腹腔引流或灌洗,如果仍不能控制感染,应施行坏死组织清除和引流手术。

2.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即急性胰腺炎导致腹部严重膨隆,腹壁高度紧张,伴有心、肺、肾功能不全。

3.胰腺假性囊肿 直径<4cm的囊肿几乎均可自行吸收。直径>6cm者或多发囊肿则自行吸收的机会较小,在观察6~8周后,若无缩小和吸收的趋势,需要引流。

五、【问题】简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解答】

1.呕血与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与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黑粪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高位小肠出血乃至右半结肠出血,如血在肠腔停留较久亦可呈柏油样。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3.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4.发热 消化道大量出血后,部分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5.氮质血症 由子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6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