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17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二、【问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分型?
具体解答:
一、【问题】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解答】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一定的基础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约占所有的高血压病人的5%。其重要性在于不少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能及早明确诊断,去除病因,可以获得很高的治愈率,也可防止病情发展。常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一)肾实质病变
常见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反复水肿史、贫血、血浆蛋白低、蛋白尿出现早,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改变不明显,糖尿病肾病早期仅有微蛋白尿,肾功能正常,血压也可正常,随后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化验异常:蛋白尿、肾功损害
肾脏疾病→血压升高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可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而引起的高血压,高血压发展迅速或突然加重,多以舒张压、重度升高,药物治疗无效。体检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闻及血管杂音。肾动脉多普勒超声、肾动脉造影、MRI及螺旋CT有助于诊断。
狭窄杂音
影像确诊
(三)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肿瘤,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同时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等症状,或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的表现,对一般药物无效,应疑及此病。检查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阳性可肯定诊断。肾上腺CT或MR能证实较大的肿瘤。
特点:
1.是一种肿瘤
2.儿茶酚胺→提心率,升血压
3.阵发,突发
4.VMA—肾上腺素代谢物。确诊查CT
5.治疗嗜铬细胞瘤所致的血压升高,首选降压药物是酚妥拉明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临床表现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性低钾血症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等。临床检查可见低血钾、高血钠、血浆肾素活性降低、醛固酮浓度增高。螺内酯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CT、MRI可作定为诊断。
醛固酮:吸钠→血容量增多→血压高
排钾→血钾低
治疗:醛固酮拮抗剂/保钾利尿剂
(安体舒通,螺内酯)
(五)库欣综合征
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血糖升高。实验室检查可有24小时尿中17-羟及17-酮类固醇增多。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分泌过量引起,
有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等特征性表现,年青人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六)主动脉狭窄
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临床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现象,对通常的治疗反应不佳。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核心特点:
反常血压
杂音
二、【问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分型?
【解答】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为心脏病死亡的首位病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病率明显上升。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男性与绝经期后的女性多见。
(一)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家族史。
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性格、精神及心理。(二)分型
本病被分为五种类型:
1.心绞痛(最常见类型)。
2.心肌梗死(最严重类型)。
3.猝死,由于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如无典型缺血症状,需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5.无症状心肌缺血,指无缺血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继之发生出血和不全或完全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17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