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有很多考生都比较感兴趣,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发病机制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等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时,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是完整的,没有血栓的形成 。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诱因:劳累、激动时 ,心率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
2.部位:胸骨后或左胸前区,可波及左腋下、左肩胛下、心前区 。
3.疼痛性质:为一种钝痛 ,常为压迫、发闷、紧缩、烧灼等不适感,重症发作时常伴出汗,偶可出现濒死感 。
4.时间:短,3-5分钟或15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
5.缓解: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
推荐阅读:
必测!2020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四大科目习题测试汇总!
2020年内科主治医师考前冲刺 这份计划表请查收!
2020内科主治医师4大科目免费课程【附讲义及资料】
以上“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资料、考试经验、政策动态尽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