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表现是什么?”是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发病机制
1.炎症机制 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慢阻肺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均参与慢阻肺的发病过程。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慢阻肺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2.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 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3.氧化应激机制 许多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氧化物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许多生化大分子,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还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引起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炎症反应。
4.其他机制 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良、气温变化等都有可能参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晚期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征: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缩唇呼吸、双侧语颤减弱、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干啰音。
推荐阅读:
历年常考!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精选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1年内科主治医师备考 这么做准没错!
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表现是什么?”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