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绀的发生机制、分类及表现”的考点,是各位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概念及发生机制
指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发绀。常发生在口唇、指(趾)、甲床等。
二、分类和临床表现
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 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混合性发绀。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区别周围性发绀与中心性发绀
| 部位 | 皮肤温度 |
中心性发绀 | 四肢、颜面及躯干 | 温的 |
周围性发绀 | 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 | 冷的 |
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等导致SaO2降低。
肺性发绀、心性混合性发绀(异常通道分流)。
周围性发绀:瘀血性周围性发绀、缺血性周围性发绀。
推荐阅读:
【考后解读】速看!2020内科主治医师考情解读&2021年考试预测
以上“发绀的发生机制、分类及表现—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