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内科主治医师大纲-基础知识,发热的主要考察点为:常见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过程与特点、热型、临床意义)、发热的诊断方法与步骤(伴随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发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知识点:发热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1、发热的发病机制 :
(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2)非致热源性发热
2、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3、发热的临床分期:①前驱期;②体温上升期;③高热期;④体温下降期。(特点详见推荐栏临床分期与特点)
4、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
①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伤寒等;
②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而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除见于败血症外,还可见于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③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④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交替发作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⑤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发作。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⑥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发热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登录医学教育网医学社区和我们交流。点此进入医学社区>>
推荐阅读:
内科主治医师:发热的临床分期与特点
发热的伴随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内科主治医师:发热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