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妇/儿/全科主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都包括什么?

距离2020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为帮助大家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内科的备考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

【解答】

1.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及提高心脏做功量。

(2)心肌肥厚:当心脏后负荷增高时常以心肌肥厚作为主要的代偿机制。

(3)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2.体液因子的改变

(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心衰时,作为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指标。

(2)精氨酸加压素(AVP)。

(3)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释放的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

(4)细胞因子。

3.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

在心腔扩大、心室肥厚的过程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均有相应变化,也就是心室重塑过程。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4.舒张功能不全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编辑整理。希望大家调整好状态,做好每日的复习,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积累,不断丰富自身的储备,达到预期的效果。

推荐阅读:

心血管内科: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有什么

心血管内科:慢性心衰的病因有什么?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精品课程

2026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