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发病机制如下:
1、毒物代谢
OPI主要经胃肠、呼吸道及皮肤黏膜吸收。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其中以肝内浓度最高,其次为肾、肺、脾等,肌肉和脑含量最少。OPI主要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和代谢。有的OPI氧化后毒性反而增强,如对硫磷通过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氧化为对氧磷,后者对ChE抑制作用要比前者强300倍;内吸磷氧化后首先形成亚砜,其抑制ChE的能力增加5倍,经水解后毒性降低。在肝内,敌百虫侧链脱去氧化氢转化为敌敌畏,毒性增强,而后经水解、脱胺、脱烷基等降解后失去毒性。马拉硫磷在肝内经酯酶水解而解毒。OPI吸收后6~12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24小时内通过肾由尿排泄,48小时后完全排出体外。
OPI进入人体后,迅速与ChE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不易水解,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ACh大量蓄积于神经末梢,过度兴奋胆碱能神经,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真性ChE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皱褶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内。假性ChE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对Ach特异性低,但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2、中毒机制
OPI能抑制许多酶,但对人畜毒性主要表现在抑制ChE。体内ChE分为真性胆碱酯酶或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假性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两类。真性ChE主要存在于脑灰质、红细胞、交感神经节和运动终板中,水解Ach的作用最强。假性ChE存在于脑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黏膜下层和一些腺体中,能水解丁酰胆碱,难以水解Ach,严重肝损害时,其活性减弱。OPI抑制真性ChE后,在神经末梢恢复较快,少部分被抑制的真性ChE第二天基本恢复。红细胞真性ChE受抑制后,一般不能自行恢复,待数月红细胞再生后才能恢复。假性ChE对OPI敏感,但抑制后恢复较快。
OPI毒性作用是与真性ChE酯解部位结合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ChE丧失分解ACh能力,致大量ACh积聚引起毒蕈碱、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常死于呼吸衰竭。长期暴露于OPI,ChE活力明显下降,但临床症状较轻,可能因人体对积聚的ACh耐受性增强。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预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2020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