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主要特征是腹腔内脏器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受到刺激。正确地诊断急性腹膜炎对于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诊断急性腹膜炎的主要步骤: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起病的方式(如突然或逐渐)、主要症状(如腹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伴随的恶心呕吐等)以及既往是否有类似发作或其他疾病。
2. 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腹部外观有无异常变化,触诊时重点检查压痛点和反跳痛情况。急性腹膜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全腹或局部肌紧张(板状腹)、显著的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3.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存在感染。
- 尿液分析: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 腹部X线平片或立位腹部透视:可发现肠梗阻、穿孔等情况下的游离气体影。
- 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腹腔内脏器有无肿大、积液等改变,对诊断阑尾炎、胆囊炎等原发疾病有一定帮助。
- CT扫描:对于病情复杂或难以明确病因者可考虑行腹部CT增强扫描以进一步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
4. 腹腔穿刺抽液检查:当怀疑腹膜炎伴有大量腹水时,可通过腹腔穿刺抽取少量液体进行细胞学、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测,有助于确定感染源并指导抗生素治疗。
5. 排除其他疾病:需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等急腹症相鉴别。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急性腹膜炎,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