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多个方面。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以及发展过程等,并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体征。
接下来,可能会根据初步判断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手段,如X线、CT、MRI或超声波成像等影像学技术来观察体内是否存在可疑肿块及其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必要时还需做PET-CT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全身情况。
最终确诊则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即通过活检取样(包括穿刺活检、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变化,并结合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及其具体类型。此外,血液检验、尿液分析和其他实验室测试也可能用于辅助诊断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整个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