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D中毒,也称为维生素D过量或高血钙症,通常是因为摄入了过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自然膳食中获得维生素D过量的情况非常罕见。诊断儿童维生素D中毒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详细的病史采集。
1.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呕吐以及多尿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痛、便秘、肌肉无力或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甚至精神状态改变。
2. 实验室检查:
- 血钙水平升高是诊断维生素D中毒的关键指标之一。
-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通常认为血清25(OH)D水平超过150 ng/mL时应考虑为中毒状态。
- 尿钙排泄增多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 可能伴有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及肾功能异常等。
3.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近期是否有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及其剂量,了解其膳食中是否含有高量的维生素D食物来源。同时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原因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某些肿瘤性疾病等。
4. 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肾脏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有无肾结石或肾钙化现象;骨密度测定了解骨骼健康状况。
如果怀疑儿童出现维生素D中毒,应立即停止补充维生素D,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钙水平明显升高的患儿,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采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利尿剂等方式降低血钙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