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儿童的周围淋巴结结核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来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1.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患儿是否有
结核病接触史,有无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以及发病的时间和经过。
2.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注重观察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及是否伴有压痛。通常情况下,结核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一个或多个淋巴结无痛性增大,质地较硬,边界清楚,可推动;若病情进展至晚期,则可能形成冷脓肿,并且破溃后不易愈合。
3.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非特异性指标。
结核病活动期时这些指标可能会升高,但它们并非确诊依据。
4.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是首选方法,可以显示淋巴结形态结构变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必要时可行胸部X线或CT扫描排除肺部原发灶或其他部位的转移性病变。
5. 病理活检 是诊断的关键步骤。对于可疑病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物涂片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或者送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结核肉芽肿改变。
6. 其他辅助检查 如PPD试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用于评估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不能区分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最终确诊需要依赖于病理学证据,并排除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等可能性。如果高度怀疑
结核病,即使初次检查未能发现明确阳性结果,也应密切随访并考虑再次取材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