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偏倚,也称为观察性偏倚或测量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数据收集、记录或者分析的方法不准确而产生的系统误差。这些误差可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使得研究结论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信息偏倚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仪器误差:使用精度不够高或校准不当的设备进行测量时,可能导致数据出现偏差。
2. 记录错误:在收集和记录数据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如抄写错误、录入错误等。
3. 回忆偏差:研究对象根据记忆提供信息时可能存在的不准确。例如,在回顾性研究中,参与者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可能会受到当前状况的影响而产生扭曲。
4. 报告偏倚:受试者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社会期望)故意或无意地报告不真实的信息。
5. 选择性失访:在随访过程中,某些特定类型的个体更容易退出研究,导致剩余样本不能代表原始总体。
6. 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和倾向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比如,在没有采取盲法的情况下,了解分组情况的研究人员可能会无意中影响到对结果的评估。
7. 数据处理与分析错误:包括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数据清洗不彻底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研究结论出现偏差。
为了尽量减少信息偏倚的影响,研究人员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周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标准化的问题和答案选项;实施盲法以避免观察者和个人的主观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