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常用的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层厚:指每次扫描时,X线束在人体上形成的断层面宽度。层厚的选择会影响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2. 旋转时间:即机架完成一次360度旋转所需的时间,它直接影响到扫描速度及运动伪影的产生。
3. 扫描范围:指的是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所覆盖的人体区域长度。
4. 螺距(Pitch):指床推进速度与球管旋转一周时间之比。螺距大小影响着连续螺旋CT成像时图像的质量和剂量分布。
5. 管电压(kVp) 和管电流(mAs):这两个参数决定了X线的强度及其穿透能力,从而影响到最终形成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6. 重建算法:用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横断面图像的过程。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特点的图像效果,如软组织模式、骨模式等。
7. 扫描视野(FOV): 指扫描时所选择的最大直径范围,它决定了最终生成图像的大小和比例尺。
8. 噪声指数:与图像质量密切相关,通常通过调整管电流来控制。较低的噪声指数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但可能会增加辐射剂量。
以上这些参数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临床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以达到最佳诊断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