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指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从一个压力较高的区域向另一个压力较低的区域移位的现象。根据发生的位置和涉及的结构,常见的脑疝类型有:
1.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这是最常见的脑疝类型之一,当一侧大脑半球的颞叶因颅内压增高而被挤压通过小脑幕的自由边缘时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同侧动眼神经受压,引起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2.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当后颅窝的压力增加导致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至枕骨大孔时出现。这种类型的脑疝可能迅速威胁生命,因为会影响呼吸中枢。
3. 大脑镰下疝:当一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或顶叶通过大脑镰下方移动到对侧时发生。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也会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4. 小脑幕上疝(间脑移位):指中线结构如丘脑、下丘脑等向一侧偏移的情况,通常继发于一侧颅内压增高。
每种类型的脑疝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发展过程,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具体的脑疝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颅内压力、缓解压迫并防止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