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根据其发生机制和特点,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多种类型:
1. 早搏:是心脏在正常心跳周期中提前出现的一次或多次跳动,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乱跳,导致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3. 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异常,分别表现为心跳过快(>100次/分)或过慢(<60次/分),但节律规则。
4. 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以上部位的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之间,持续时间不定。
5. 心室颤动与扑动: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表现为心室肌肉无序收缩,无法有效泵血,需要紧急处理以恢复心脏功能。
6. 房室传导阻滞:指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在通过房室结时出现延迟或中断现象,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
以上就是心律失常的一些常见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在
消化内科工作中遇到患者有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转诊给心血管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