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科中,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和粘膜下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了准确地区分紫癜和其他出血性疾病,我们需要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紫癜主要分为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类型。其中过敏性紫癜是因为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壁炎症损伤;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血小板引起其数量下降。其他出血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例如血友病)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
2. 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通常表现为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伴有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皮肤出血外还可能有鼻衄、牙龈出血等情况。而凝血障碍性疾病则以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出血为主。
3. 辅助检查:通过血液学检测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全血细胞计数(CBC)中血小板计数降低可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穿刺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对于疑似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则需要做APTT、PT等凝血试验来评估。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您遇到具体的病例或诊断困难的情况,请及时咨询专业的风湿免疫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