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核心的病理变化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减少,而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增加,从而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
2. 全身小动脉痉挛:由于上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可引发孕妇全身的小动脉发生持续性收缩或痉挛,这不仅增加了心脏的后负荷,还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影响到母体和胎儿健康。
3. 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肾血流量减少等改变,可引起尿蛋白增多、水钠潴留等症状。
4. 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等因素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了微循环障碍。
5. 肝脏损害: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肝酶升高、胆汁淤积等问题。
6. 其他系统的影响:如脑水肿导致头痛、视力模糊;肺水肿或右心功能不全等。
以上这些病理生理改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复杂临床表现。对于这类疾病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