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胃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相信很多医学生都很关注,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了具体的知识点供大家了解学习:
残胃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术后胃内环境改变及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有一定关系。胃切除后胃酸缺乏与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胃内呈低酸状态,有利于细菌繁殖,可能为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质的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另一方面,胆汁等碱性十二指肠反流物的长期刺激,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加重慢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使局部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导致癌变。又因胃黏膜屏障的受损,使致癌物质能直接与胃黏膜接触,从而促使癌的发生。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一般胃癌相似,对消化性溃疡手术多年之后,又出现上腹部无规律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症状者,应考虑为残胃癌的可能。
检查:
1.肿瘤标志物及肝功检查
血CEA可升高,当癌变向后壁、胰腺侵及时,血CA199亦可升高。当腹腔淋巴结肿大侵及肝门时,可有肝功及血胆红素升高。
2.钡餐检查
可见残胃体积变小,胃壁黏膜不规则,有隆起或溃疡缺损,重则出现吻合口狭窄,胃液滞留现象。
3.胃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残胃局部不规则隆起,中有溃疡,病灶大多近吻合口,亦有胃底近贲门处。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B超检查
B超检查,可在口服造影剂后见局部胃壁增厚及不规则隆起,有时可探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而超声内镜检查更进一步了解病灶侵及胃壁的层次。
以上关于“残胃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临床医学理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