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缺铁性贫血与感染性贫血相同点是( )
A. 血清铁降低
B.总铁结合力正常
C.骨髓含铁血黄素增加
D.骨髓铁粒幼红细胞性增加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回答】答复:本题选A。
感染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主要包括感染所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贫血。感染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有许多类似之处,如血清铁低、血清铜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等,少数病例可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并不是真正的缺铁,而是铁被阻滞在网状内皮系统,因而铁剂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会招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发生。
感染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贫血可呈正细胞正色素性,亦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一般在正常范围,有溶血时可增高,发生危象时可减少,红细胞寿命多正常;血清铁降低,铁结合力低于正常约34.0umol/L左右,血清铜增高;骨髓象显示增生,粒红比例大于3:1,粒系以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内可有毒性颗粒、空泡及DÖhle小体;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增多,而尿中粪卟琳排泄增加。
而缺铁性贫血者血清铁浓度常明显降低,低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可高达71.6~89.5μmol/L(400~500μg/dl);铁饱和度降低,常明显降低至<15%。血清铁蛋白可以查出最早期的缺铁,贮存铁下降是血清铁蛋白降低的唯一原因,国内外以小于12~20ng/ml作为贮铁耗尽或明显降低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内含铁血黄素为阴性,极少找到铁粒幼细胞(正常人20%~90%左右的幼红细胞中,可见到1~5个铁小粒)。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